職場新人:你會和同事打招呼嗎
來 源:鳳凰教育網 發(fā)表日期:2011-12-08
調查顯示,95%的新員工遇到同事時都不知該如何打招呼。
又到了新人入職的高峰期。曾有調查顯示,95%的新員工遇到同事時都不知該如何打招呼。“老師”、“老板”、“老大”、“老總”……該選擇哪一種來稱呼領導?而同事之間,以什么樣的方式來稱呼最好呢?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職場稱呼,運用得恰如其分,可以拉近上下級、同事之間的關系,運用得不恰當卻有可能帶來不必要的煩惱。
老師不能隨便叫
剛參加工作的小張經常老師長、老師短地請教領導和同事,沒過多久就和大家混得很熟??尚埌l(fā)現(xiàn),每當他稱呼老李“李老師”時,對方就皺眉不愿搭話。經過側面打聽,小張才明白老李的學歷、工資待遇都不如自己,只是個普通的辦事員,聽到小張稱呼他為老師,以為是在諷刺他,心里很光火。
Candy今年30多歲,在單位屬于主任級人物。平時,同事之間的稱呼非常隨便,她也樂得這樣。直到有一天,Candy走在單位走廊上,身后竄出一個年輕人,拍了拍她的肩膀說:“大姐,請問辦公室在哪里?”Candy霎時驚呆了,差點忘記告訴她辦公室的方位。“她怎么能叫我大姐呢,這個稱呼實在太恐怖了。”直到幾個星期后,Candy還是耿耿于懷,“怎么能叫大姐呢,就算叫姐姐也比大姐好上幾百倍。”
職業(yè)顧問認為,其實稱呼沒有必要絕對化、固定化,在不同的情況下,應有不同的稱呼。職場新人要留心觀察其他同事如何稱呼,特別是那些和自己資歷、職位差不多的同事的稱呼,特別值得參考。
不同風格企業(yè)有不同稱呼
職業(yè)顧問建議,新進一個單位,最好能夠熟知它的企業(yè)文化。同事之間的稱呼是企業(yè)文化的一種外在體現(xiàn),一個企業(yè)以什么類型的稱呼為主,與企業(yè)管理者的風格、個性有緊密關系。把握準了企業(yè)文化,稱呼就不容易露怯。
在以氛圍自由著稱的歐美企業(yè)中,無論是同事之間,還是上下級之間,一般互叫英文名字,即使是對上級甚至老板也是如此。如果用職務稱呼別人,反而會讓人覺得格格不入。在這樣的公司工作,不妨也取個英文名字,融入集體。
在由學者創(chuàng)辦的企業(yè)里面,大家一般彼此以“老師”稱呼。這個稱呼還適用于文化氣氛濃厚的單位,比如報社、電視臺、文藝團體、文化館等。這個稱呼能表達出對學識、能力的認可和尊重,因此受到文化單位職業(yè)人的青睞。
而在國有企業(yè),最好以行政職務相稱,等級觀念較重的韓資、日資企業(yè),一般也采用這類稱呼,如李課長、韓社長等。
在私下里,同事之間的稱呼可以隨便一些。女孩子可叫她的小名;對男性年長者可稱“老兄”,年幼者為“老弟”等。不過,使用昵稱要注意把握分寸,不能不看對象、不分場合地亂叫一氣。還有些單位,同事之間私下里習慣反著叫:年長者稱年輕人為“老張”、“老王”,而年輕人則稱年長者為“小張”、“小王”。據說“反著叫”能讓部分年長者找到年輕的感覺,讓年輕人找到成熟和穩(wěn)重感。這類稱呼帶有幽默、調侃的味道,但應當慎用。
新人稱呼三原則
新人剛到單位,如何正確稱呼?有三個原則要掌握:
主動開口問 新人剛到單位,要先問問同事或留心聽別人怎么稱呼,不要冒冒失失想當然地稱呼對方。如果實在不清楚該怎么稱呼,可以客氣地問對方:“先生/女士,我是新來的,不知道該怎么稱呼您?”一般對方會把同事的習慣稱呼告訴你。
多動筆 進入單位的第一天,和本部門的同事認識后,一般還會去其他部門見見同事,僅僅憑腦袋不可能把所有人記住。因此,不妨隨身攜帶一個小記事本,大體記下一些同事的姓名,在后面加上長相特征、所負責的工作等注解。
要做到稱呼得體,還要看場合 在正式場合,要用正式的稱謂;而在聚餐、晚會、活動等娛樂性的場合里,則可以隨意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