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壓力如何應對? 近七成受訪者首選旅游減壓

來 源:東方網發(fā)表日期:2018-03-02

  東方網2月28日消息:據(jù)《勞動報》報道,某旅游網站發(fā)布的《2017職場人旅游消費白皮書》顯示,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近七成職場人首選旅游作為減輕壓力的方式,另有12%的人會觀看演唱會,還有10%的人會選擇看電影等方式放松。

  職場有壓力,解壓需謹慎。雖然旅游越來越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,但是,也有很多職場人表示,旅游雖好,卻不能貪玩。一場盡情盡興的旅游下來,身體乏累,情緒倦怠,難以適應返回職場的節(jié)奏。職場解壓,什么才是對的呢?

  解壓雖好,卻不能任性

  《白皮書》顯示,目前,職場“千禧一代”已經成為旅游減壓的主力。事實上,隨著80、90后在職場中占比的增長,當下職場人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態(tài)度也在悄然發(fā)生著變化。

  在1992年出生的金融界白領小郭看來,工作之余就應該“盡情嗨”。“連續(xù)工作了十幾天,每天都要面對老板處理工作,生怕出錯,必須謹小慎微,好不容易過周末,必須要到酒吧里不醉不休,玩到痛快。”小郭說,從國外求學回來后,他就學到了西方人“workhard,playhard”的精神,“狠狠地玩是為了犒賞自己用功工作的辛苦”。趁著完成了工作任務,手頭沒事的時候,小郭特地請了一天假期。“為了給周末的宿醉后留一天的休息時間。”小郭說,唱歌、跳舞、喝酒連軸轉之后,難免體力不支,頭暈目眩,留出一天的過渡期,正是他跳躍于工作和瘋玩之間的調整方法。

  “這樣瘋玩雖然過癮,可畢竟不是長久之法,總不能人到中年,還總往酒吧里跑吧。”與小郭相比,他的朋友小林就鐘情于各種旅游,為了錯開假期高峰,她計劃了一次“小清新的日本特別之旅”,“去京都看寺廟,去奈良喂小鹿”。

  不過,“特別之旅”也有“難言之隱”。“除了要提前和朋友協(xié)調時間以外,還要做各種攻略務求與眾不同,然后,為了能在朋友圈里發(fā)出讓大家點贊的靚照,還要求著朋友為我設計造型拍照,還要P圖,加濾鏡……”

  “我是不是被朋友圈綁架了?”小林說每次她旅游回國后,都不禁問自己這個問題。“玩的時候累,回來更累”,小林的心聲或許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“說不出的秘密”。

  適度壓力并非壞事

  不同代際的職場人對于緩解職場壓力,也有不同的看法和體會。在一家日企工作的資深HR李慧昆看來,緩解壓力是一種生活態(tài)度,不過,選擇方式卻應好好斟酌。

  “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入職場生活,他們的抗壓能力和解壓方式都與上一代人有所不同。例如,他們常常會尋求一種刺激的、另類的方式標榜自己的個性,或者,隨著社交軟件一代成為職場主力,很多人會產生攀比心,把生活中一些日常活動當做網絡談資,這其實違背了解壓是為了給職場充電的目的。”李慧昆說,解壓雖好,但如果選擇一些比較任性的方式滿足自己貪玩的心理,或許會因此而影響了職場上的正常發(fā)揮。

  “在我們這種科技初創(chuàng)企業(yè),高管頻繁調動是常態(tài),有時候為了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,但隨著換帥,馬上就要放棄之前的探索,調整新的工作方向,這經常讓同事們感受到很大的壓力。”杜小姐說,面對這種情況,有的同事會睡不好覺、吃不下飯,長此以往,影響了工作狀態(tài),還面臨著被裁員的風險。

  但是,杜小姐從小學習舞蹈,業(yè)余時間一直保持著練習民族舞的習慣。她說,下班以后,保持適度的舞蹈訓練時間,既擴大了朋友圈,有氧運動之后,還可以吃得好睡得香,培養(yǎng)了藝術氣質,又陶冶了情操。“重要的是,通過我的興趣愛好,我的心胸也更開闊了。你的天地廣闊了,自然不會有太大壓力。”

  要學會放自己一馬

  “減壓最好的辦法,是盡人事聽天命,這樣心態(tài)平和放松自然,反而能把這個工作做好,做好了領導還表揚你,你越想著可別萬無一失啊,就越容易出錯。”對于工作上求全、求好和完美主義的傾向,心理學教研室主任楊鳳池認為,如果沒有平常心,不能原諒自己的錯誤,就會很容易給予自己過大的壓力,出現(xiàn)挫折感,導致心理障礙。

  “我接待那些困惑的來訪者,幾乎每個人坐下來跟我談話之前,都說很痛苦,也都會問我:你能解決什么?”楊鳳池表示,用完全不同的觀點和態(tài)度再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苦惱。起碼可以讓來訪者大幅減少負面情緒。面對壓力過大、情緒性問題,及時應對,正確處理其實是緩解身心壓力的科學方法,因此,認識到心理咨詢師的重要性,也是職場人士緩解過高壓力的一種理性的方式。

相關文章
?

重要提示

1、報名前,應認真閱讀中國人民大學網絡教育入學指南,充分了解我校網絡教育的辦學模式,并愿意遵守學校的各項規(guī)定和要求,努力完成學業(yè)。
2、報名表一經確認,將隨成績等進入學生檔案,你需要對本報名表所填寫內容的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同時報讀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,須分別填寫學歷教育報名表和非學歷教育報名表。

學歷教育報名 非學歷教育報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