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從逆境中脫困而出 你必須避免過分的自我意識
來 源:未知發(fā)表日期:2016-07-08
“未來裹攜著未知的所有危險向我們襲來。”——普魯塔克(羅馬帝國時代的希臘作家、哲學(xué)家、歷史學(xué)家)
每個人的人生都難免遇到困難和挫折?;蜻t或早,我們?nèi)巳硕紩w驗到失敗的感覺。本杰明·富蘭克林曾經(jīng)說過:“喝酒喝到杯底,就難免會喝到渣滓。”舊金山49人隊的教練比爾·沃什也曾說過:“你的成功之路幾乎總是要路過一個叫做‘失敗’的地方。”
所有偉大之人,無論男女,在達到其偉大成就之間,無不飽嘗艱辛。他們?nèi)巳硕荚高^錯誤,但他們卻也從中獲益匪淺——哪怕這些錯誤和挫折只是讓他們意識到,自己并非是永遠正確的,事情也并非會永遠朝著青睞他們的方向發(fā)展。他們發(fā)現(xiàn),對自我的認識,才是沖出泥沼的出路。如果不是靠著強烈的自我認知,他們就不可能越挫越勇,再次崛起。
對于我們來說,要想學(xué)習(xí)這些偉人的例子,在逆境中脫困而出,那么有一件事是我們必須要避免的——過分的自我意識。除非我們此刻就來深入審視一下自我,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本性,否則過分的自我意識將把你帶入的唯一方向就是失敗——除非我們能夠立即就地從失敗中汲取教訓(xùn)。
在身處逆境時,我們必須牢牢記住下面四個原則,從而使我們重新站起來,同時又不受自我意識的負面影響。而負面的自我情緒一旦被引發(fā)出來,只會將事情變得更糟。
“死時間”還是“活時間”?
暢銷書作家羅伯特·格林曾經(jīng)指出,人生的時間可以分為兩種:一種是“死時間”,即處于被動和等待中的時間;另一種是“活時間”,即人們在積極學(xué)習(xí)、行動并且有效地利用了每一秒鐘的時間。我們每次遭遇失敗,每次到了我們沒有故意選擇卻也無法控制的時刻和情境,你都要做這樣一道選擇題:是把時間過成“死時間”還是“活時間”?
在遭遇失敗時,我們每個人的自我意識都會跳出來,抱怨當前的局面有多糟糕,抱怨事情是如此的不公平,抱怨我們當初還不如干另一件事好了。而這種態(tài)度將使我們把日子過成“死時間”,再也活轉(zhuǎn)不回來。因此,可以說自我意識是“活時間”的死敵。
憤怒、委屈、抑郁、心碎,都是再容易不過的事。你的自我意識可能會說:“我不想這樣,我想要某某某,我想讓事情朝著我希望的方向發(fā)展。”但這是成就不了任何事的!
所以,下一次我們發(fā)現(xiàn)自己處于困境時,我們要說:這對我是一次機會,我要利用它實現(xiàn)我的目標。我不會讓時間變成“死時間”。而“死時間”正是我們被自我所束縛的時候。
將時間過成“死時間”還是“活時間”,你選擇哪個?
關(guān)注你能控制的事
失敗和挫折當然會令人感到痛苦。那么,你打算怎樣承受?你怎樣重拾對你自己和對你的工作的自信?
知名棒球教練約翰·伍登曾給隊員們這樣一個建議;修改你對成功的定義。“成功是一種內(nèi)心的平和,是當你知道自己已經(jīng)盡了最大努力,成為了你能成為的最好的人之后的一種自我滿足。”
這就是了。你的努力和盡力付出才是你能控制的,也是你真正需要關(guān)注的。
所以,你只需盡力工作,將它做好,“盡人事而聽天命”,如此足矣。至于別人的認可與回報,那都是身外之物。如果這樣也被拒絕了,那是對方的問題,而不是我們的問題。
換句話說,我們對結(jié)果看得越淡越好。實現(xiàn)我們自己的標準的過程,就是令我們建立自信和自尊的過程。只要付出了努力便已足矣,結(jié)果無論好壞,都不足縈懷。而如果任由自我意識掌控了我們的心智,那么這些還遠遠不夠——它需要的是別人的批準和認可。
股神巴菲特也曾說過同樣的一番道理,他指出了人們的“內(nèi)部成績單”和“外部成績單”之間是存在明顯差別的。要衡量你是否成功,就要用你自己的標準,要看你是否充分發(fā)揮了你的潛能,盡力做到了最好。光以勝敗論英雄是不夠的。有人可能因為一時走運而獲勝,也可能自身毫無可取之處,卻依然莫名其妙地勝了。人人都可以逞勝一時,卻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最好的自己。
不要讓自我意識支配了你,也不要糾結(jié)于是否能得到別人的認可。把你的工作做好就已經(jīng)足夠了。
不要讓事情惡化
是人就會犯錯。犯獵并沒什么大不了,尤其是作為一名企業(yè)家、一個創(chuàng)新型人才或是一名企業(yè)高管,絲毫不犯錯更是不可能的。我們都要承擔風(fēng)險,自然就都有把事情搞砸的時候。問題是,如果我們將工作與自我聯(lián)系在了一起,我們就會擔心工作的失敗會影響我們做人的名聲。實際上,這是害怕承擔責任的一種表現(xiàn),同時也承認了我們可能會把事情搞砸。
在遇到失敗時,你的自我意識可能會發(fā)問:這件事為什么會發(fā)生在我身上?我該如何挽回局面,向人們證明,我依然像他們想象的一樣優(yōu)秀?這其實是一種動物性的恐懼,生怕自己露出一點點虛弱的跡象。
亞歷山大·漢密爾頓曾給一位因為犯了錯而導(dǎo)致自己身陷嚴重的財務(wù)和法律問題的朋友寫信道:“做事要剛毅和自尊。如果你不能合情合理地從此事中解脫出來,也不要陷得更深。要有勇氣為整件事劃一個句號。”
什么叫為整件事劃一個句號?并不是說你就此什么都不管了。而是說,如果你是一名拳手,如果你在力戰(zhàn)不支時不及時拍地認輸,或者如果你意識不到自己已經(jīng)到了激流永退的年紀,那么等待著你的將只有傷痛。所以你必須要能看到事情的大勢。接著撐下去,事情會不會變得更糟?抑或是你有能力扭轉(zhuǎn)敗局,使自己的尊嚴和聲譽絲毫無損?你還要繼續(xù)這樣再奮戰(zhàn)一天嗎?
永遠心存愛意
自我意識最糟糕的一個特點,就是容易將微小的挫敗變成極大的傷痛。而且這種傷痕還會感染和擴大,隨著憤恨與日俱增,最終會將我們埋葬。憤恨正是自我意識的外在呈現(xiàn)。
在失敗或逆境中,人很容易滋生憤恨。憤恨和自責是兩種不同的情緒,憤恨會使人將責任推到旁人身上。同時,憤恨也會令人分心:如果我們將精力放在報復(fù)別人上,或是去刨根問底地追究錯誤是怎樣發(fā)生的。這些有助于我們實現(xiàn)自己的事業(yè)目標嗎?不是的。它只是會令我們原地踏步,甚至徹底阻礙我們的發(fā)展。
當你受到了別人的攻擊和輕慢時,或是碰到了你不喜歡的東西時,你知道更好的回應(yīng)方式是什么嗎?是愛。沒錯,就是愛。愛你那不愿意把音樂關(guān)小些的鄰居,愛你那可能令你失望的父母,愛你那把你的文件弄丟了的領(lǐng)導(dǎo),愛那些拒絕了你的單位,愛那些抨擊你的人,愛那個盜用了你的生意靈感的前任合伙人,愛那個給你扣了綠帽子的小賤人??偠灾粋€字:愛。
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偉大的領(lǐng)導(dǎo)者不僅不恨他們的敵人,反而會對他們感到憐憫和同情。比如馬丁·路德·金反復(fù)勸誡我們,仇恨是一種負擔,愛才是自由。愛能使人破繭重生,恨只會令人向隅而泣。馬丁·路德·金曾說:“仇恨是癌癥,會破壞掉你人生的重心和你的存在。它就像硫酸一樣,會腐蝕掉你人生中最好和最客觀的部分。”
總結(jié)
以上這些做法和標準,就是我們在逆境中應(yīng)該采取的良方。我們要選擇將時間過成“活時間”,不讓一分一秒在喟嘆中白白流逝。我們要專注于自己能控制的事情,盡最大的努力,做最好的自己。我們要憑自尊和道義行事,在東山再起時,依舊保持自己的良好品質(zhì)。
至于我們當下正在經(jīng)歷的困難,它并非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境遇,但我們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、瞄準自己的目標沖出困局,而不是憑借過度的自我意識。換句話說,我們不能讓自我意識將暫時的失敗變成永遠的失敗。這才是我們能做的選擇。
- 相關(guān)文章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