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社會工作】災難面前,放下內(nèi)疚的負擔
岳玲,高二女生。她的同學發(fā)現(xiàn)她近來經(jīng)常說“沒有力量活下去”,就動員她找我“開導”。于是,我們團隊在入駐北川中學第二天,岳玲就在那位同學的帶領下,出現(xiàn)在我的面前。她說,同住一頂帳篷、從初中到高中一直要好的同學災后成了仇敵,指責她自私——地震時她自己逃出來,卻沒有回去救那些呼救的同學。因為她當時非常害怕,根本沒有想到救同學。遭到同學的指責,她感到非常受傷害,不過,她在內(nèi)心里也非常內(nèi)疚。
王剛,高二男生,即使在地震當時救了很多同學,仍不能擺脫內(nèi)疚的煎熬。他怨自己:為什么當時自己不能跑得再快一點,力量再大一點?!他自己不僅活著出來,而且一點沒有受傷,他為此感到羞恥。他經(jīng)常在夢中見到死去的同學,責怪他見死不救。
被內(nèi)疚壓得喘不上氣的不僅是學生,還有老師。李杰,這位年輕有為的年級組長,平時在路上見到我時總是友善地開著玩笑??墒?,當夫妻倆坐在一起和我說起遇難的兒子時,這位羌族漢子卻泣不成聲。他說,在兒子16年的生活中,自己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學校,培養(yǎng)別人的孩子,卻很少有時間與兒子在一起。
張幸老師在地震中失去了賢淑美麗的妻子。他說,妻子在世時,每天都給自己和兒子無微不至的照顧,可是自己卻很少有時間陪伴妻子。作為學校的骨干教師,他每天早上7點就要到校,夜里11點才能下班,整整一天都要待在教室里,周末加班也是常事。內(nèi)疚,讓他在承受喪妻之痛的同時百上加斤。
每一次,我都帶著敬仰,聆聽師生們內(nèi)疚背后所蘊藏的善良、情義和責任,也深深地感受到,沉重的內(nèi)疚限制了他們發(fā)揮自己內(nèi)心復原的能力。我試圖協(xié)助他們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理解自己的處境。
我聆聽每一位師生所表達的內(nèi)疚、自責,還有不敢表達的憤怒。地震,超出人的一般承受能力,因此,人的反應不同尋常,而且個個不同。有的人會想到救人,我們敬重。不過,在極度恐懼的情況下自己逃出來,也是非常自然的,沒有做錯什么。他們把自己救出來,已經(jīng)減少了一個傷痛家庭。他們沒有讓自己受傷,省下兩個抬擔架的人去救援更需要的傷員。因此,他們救自己,就是為社會作貢獻。他們不僅不該怪自己,反而應該感謝自己!
王剛還是不能放下,因為自己沒有救出更多的同學。我問他:“你覺得救出多少同學,才會對自己滿意呢?”小伙子愣了一下,然后,試探地答道:“所有的同學。”“我們的總理調動了武警和解放軍,也沒有救出所有的人,為什么你要求自己做到呢?”王剛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。“實際上,這場災難實在太大了,不是個人能夠解決的,況且你只不過是個高中學生。你已經(jīng)做了你能做的事情,就不需要怪自己。”
我還協(xié)助老師轉化對遇難家人的內(nèi)疚。我讓老師們看到,他們對親人的內(nèi)疚,正在表達他們對親人的愛。不過,用內(nèi)疚來表達愛,過于沉重。我常常問老師們:“依你對遇難親人的了解,你覺得,她/他希望你怎樣生活?”老師們無一例外地表示,遇難親人都希望自己過得好,過得開心!“你說得對!紀念親人有很多方式。不要怪自己,讓自己過得開心,也是一種紀念親人的方式。你對自己好,就是對你的親人好。遇難的親人就會安心……”這句話,總是能夠引起所有師生的共鳴,化解他們的內(nèi)疚感。
岳玲的內(nèi)疚是由身邊人的指責激起的,通常會伴有憤怒情緒。而憤怒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內(nèi)疚。因此,需要同時幫助岳玲處理對同學的憤怒。
我請她理解,那位指責她的同學可能是在用憤怒表達喪失同學的哀傷和恐懼,請岳玲體諒同學的難處。岳玲說自己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,我建議她從這件事開始,來學習另一種能力:別人說得對就聽,說得不對就不聽。學著放過自己,就更有能力幫助別人。其實,即使自己有錯誤,也不必永遠責怪自己。原諒自己,也是重要的能力。不傷害自己,是尊重生命最真實的態(tài)度。
但是,協(xié)助師生們放下內(nèi)疚的負擔,不能僅僅局限于一對一的會談,而且要通過多樣化的服務,回應師生們的需求。于是,在暑假之前,我們專門為高二、高三學生作災后心理教育,讓同學們了解創(chuàng)傷反應的基本知識,建立同伴聯(lián)系,以此消除同學之間不必要的指責和隔膜。暑假期間,我們在香港青年發(fā)展基金會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,為喪失伴侶兒女的老師及其家人舉辦兩期“溫存之鄉(xiāng)”活動,在親近大自然和身邊人的過程中,共同面對喪親之痛。
我們從師生們一天天的情緒變化中,看到了工作團隊的工作成效。
(龍迪)
- 相關文章
-